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孙纳珍 I 李会英 I 李海洋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国家能源集团党校与神东煤炭等8家单位组织联合课题组,围绕“加强外委用工党的建设工作”课题,赴广东公司台山电厂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了中国建筑、中国铁路建筑等单位相关业务开展情况。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认真分析了集团公司基层单位加强外委用工党的建设基本情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形成研究报告。
一、加强外委用工党的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国家能源集团基层党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狠抓外委用工党的建设、着力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有力提高了外委项目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牢政治引领
各基层党组织牢牢把握“一条主线”,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实落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知行合一,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强筋壮骨、履职尽责,合力擦亮“党建品牌”。大渡河公司通过党支部互联、互通、互动铺设党建工作网络,助力双方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顺畅、有力、及时、到位。广东公司找准党建共建主攻点,明晰四个方面职责,探索实施“突出一个目标、坚持五个‘找准’”工作法,拉近双方距离,找准共建“牵手”“联络”“落实”“长久”“共赢”五个点,实现党建共建政治引领同频共振。航运公司以创建“党建统领型标杆船舶”为抓手,结合实际落实职责任务,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打造“神华516”轮旗舰工程,并在船员公司和船管公司开展成果“反哺”,构建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的政治蓝图。
(二)抓实组织建设
各基层党组织以外委单位党建力量薄弱问题为导向,突出政治标准,坚持党建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互促互进,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队伍,为合作项目注入外部力量,激活内生力量,实现穿透治理,为双方高质量发展“加油打气”。航运公司创新船舶党建工作方式,探索实行流动政委工作机制,从军转干部中选拔“政治尖兵”担任船舶政委,开展巡回上船流动指导船舶党建工作。榆林化工将外委单位党员纳入党支部(总支)党员教育管理范畴,对未设有党组织的外委单位,党员人数超过3人(含3人),要求外委单位成立党支部,并与其业务对应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党员人数在3人以下,由其业务范围对应榆林化工党支部将其党员纳入日常教育管理范畴,按要求参加日常组织生活。港口公司黄骅港务公司“党建+安全”管理体系深度融合党建工作和安全生产中心工作,定期召开外委座谈会,开展岗位创优活动,引导外委党员在内的所有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当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抓细融合发展
各基层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在健全外委管理党的组织体系、解决党的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方面积极探索,切实解决在安全生产工作当中存在的思想认知和观念行动不统一、不到位问题。宁夏煤业公司及时对外委单位党组织、党员情况摸底,建立协同配合、运转有序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其中,枣泉煤矿等煤炭生产建设单位党委分别成立外委施工单位管理党支部,明确外委施工单位党建工作联系点领导,对党的建设工作与安全生产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让外委“小”支部发挥安全“大”作用。榆林化工以“三一行动、九个一样”为抓手(即:一样的党建工作引领、安全质量标准、安健环文化、班组建设要求、安全培训考核、信息化管理、安健环投入、职业健康卫生、职工权益保障),杜绝“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现象。神东煤炭哈拉沟煤矿通过合理设置网格小组,明确层级管理和层级联系任务,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支部与党员、党员与群众的联系服务全覆盖、无盲区、零距离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有力推动思想教育在网格中深化、安全隐患在网格中排除、生产任务在网格中分解、为民服务在网格中落地。
(四)抓活力量转变
基层党组织紧扣外委党建实际,将外委用工群体纳入治理体系中,稳固外委工作“底盘”,制定合力提升办法,加强引领团结凝聚,充分发挥外委群体职业优势和榜样力量,实现从“治理对象”到“治理力量”的转变。宁夏煤业明确规定必须自营的业务等5类不得委外实施的业务,细化生产经营单位、委外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指导承包商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在承包商党组织中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管理机制,指导承包商建立、培育与本单位一脉相承、互补互融的安全、健康、环保理念和文化,形成安全管理上的合力。榆林化工为牢固树立“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思想,通过文体12家协会带动外委人员业余休息时间,参与超百余项文体活动的方式,加强外委单位人员主人翁意识,促进双方有机融合,促使外委人员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职业优势。朔黄铁路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工作理念,按照“站区城镇化、小站值守化”布局,大力推动站区建设,适度引入社会服务资源,提升沿线员工日常生活的舒适性和便捷性;抓好种植养殖和健康食堂建设,为员工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提升员工食宿品质;协商联运单位各方进一步完善“同工同酬”的工资体系,不断提高员工的薪酬待遇和福利保障。
通过对集团公司基层党组织加强外委用工党建共建调研,我们感受到,企业同外委单位之间,撸起了袖,拉起了手,攥紧了拳,合力提升党建工作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共建共联共享,党的建设工作有了新宽度。外委基层党组织是企业党建工作的前沿阵地和桥头堡,也是密切企业与外委单位的桥梁和纽带。双方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通过结成党建共建对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定期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共享党建工作信息,整合党建阵地资源,党建工作水平明显得到提升,党建工作思路明显拓宽,政治领航的理念明显提高。
二是共谋发展促合力,党的建设工作有了新高度。基层党组织找准“共同发展”切入点,双方“一拍即合”,在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人才建设等领域的干事能力明显增强,为企业发挥好国家经济建设“压舱石”作用提供了重要保证,增强了跨越式发展的合力与活力。
三是共建产生共情力,党的建设工作有了新黏度。党建共建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有力举措,党建共建双方同心、同向、同行,双方始终构建平等、互利、信任、支持的关系,从而产生共情力、凝聚力,在不断深化中巩固共建成果。共建双方把彼此兼顾作为结伴同行的处事原则,把相互支持作为结伴同行的基石,把初心使命作为结伴同行的纽带,扎实而务实地推进企业党的建设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一)外委单位党组织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一方面,外委单位所有制不同,既有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又有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对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作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差异明显,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水平相对较弱且缺乏对党建工作的系统规划。另一方面,外委单位人员流动性大,管理水平和管理力量相对薄弱,导致党建工作开展难度加大,作用发挥受限。同时,我方党组织与外委单位党组织的管理界面难以厘清,难免存在管理真空和双重管理的现实问题。
(二)党建共建发挥合力功能定位不够准确
一些单位对党建共建发挥合力的功能定位仅仅停留在签订共建协议、共同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共同过组织生活等形式化、常规化内容上。对推动党建共建与企业中心工作融合共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意义、方法缺少系统思考,没能真正将党建共建融入到安全管理、生产经营、提质增效等中心工作,没能真正通过党建共建发挥好党员在岗位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共建机制缺乏制度支撑和刚性约束
调研发现,集团内多数企业没有将外委单位党建工作力量配备和工作水平作为招标投标准入和淘汰退出的重要标准,造成在外委单位选聘时无法对其是否建立完备的党组织体系、是否具备党员管理能力、是否具备党建共建能力进行约束,给后续外委党员管理、党建工作开展和作用发挥带来诸多风险隐患。
(四)与外委单位文化融合不够深入
一方面,一些企业把外委承包商当做“外人”,平时指挥监督多,帮助指导少,埋怨责备多,理解鼓励少,没有发挥好党建共建在及时了解承包商内部管理状况、员工工作生活思想状态和风险隐患排查化解方面的重要作用,不重视发挥外委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团结协作作用,没有实现目标同向、步调一致。另一方面,外委员工创新性意见建议反馈通道不畅,合作成果无法共享,造成部分外委员工归属感、获得感缺失,工作积极性、效率下降。
(五)外委业务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外委业务点多、面广,结算金额大、涉及单位广,采购、验收、结算等关键环节廉洁风险点多,管控难度大。一方面,集团部分企业还没有完全建立横向联系、上下联动、内外互动、协同发力的外委队伍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另一方面,部分外委人员处于重要管理岗位,存在较大廉洁风险,部分企业尚未针对外委队伍建立廉洁风险防控措施,廉洁风险防控缺乏制度依据,廉洁隐患排查存在盲区。
三、措施和建议
加强外委用工党的建设要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部署要求,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促进外委单位更好服务和融入一体化运营大局。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有关制度规定,结合国家能源集团公司实际,对加强外委单位党的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措施意见。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共担能源央企使命,做到思想统一。
1.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不断强化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时刻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践行伟大号召。各级党组织要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把实干建功作为加强党的建设实践内容,围绕保安全、保增长、促转型、促改革、强创新、强党建等中心任务,在外委项目重点工程、关键环节成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队、党员示范岗等,不断强化攻坚克难能力,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3.严肃政治生活。督促外委单位党组织按照规定严格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定期与外委单位党组织联合开展理论学习、红色教育、岗位建功活动,结合外委党员思想和工作实际,灵活运用学习班、班前班后会、安全例会等作为“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的重要载体,持续加强党员党性教育。
(二)以思想建设为基础,凝聚创建一流共识,做到目标统一。
4.强化党的理论武装。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主线,利用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等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在外委党员中走深走实走心。常态化开展形势任务教育,聚焦企业重、难点工作,解决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实际问题,凝聚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攻坚克难、推动发展的生动实践。
5.突出意识形态引导。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牢意识形态底线,定期组织外委党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形势任务教育,用共同理想信念凝聚奋进力量。督导外委单位严格落实集团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做好舆情监测处置,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负面言论,守好线上线下舆论阵地,各基层党组织要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宣扬者、坚定拥护者,维护企业良好形象。
6.加强思想文化宣传。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传播集团安全、合规、合作、创新文化,鼓励外委党员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增进外委党员对集团文化和价值的认同;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统筹用好内外部媒体,加强正面宣传,充分展示企业与外委单位党建共建丰硕成果,体现集团公司更好担当“国家能源——不断前进的动力”。
(三)以组织建设为重点,夯实党建共建根基,做到行动统一。
7.健全外委单位党的组织。督促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外委单位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其中,合同期限不满6个月、党员组织关系不转接的,可成立临时党组织;对正式党员不足3人且不具备成立联合党支部的外委单位的流动党员,及时纳入本单位党组织管理;对没有党员的外委单位,结合项目、标段工作性质,选派企业党员骨干进行经常性的联系指导,引导外委员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逐步消除“无党员单位(项目或标段)”。
8.推行外委单位网格化管理。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外委单位党员、群众纳入网格化管理,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提升党员教育管理质效。党员通过“定格定责”,在网格内亮身份做表率;党员领导干部通过对网格分片包保、走访排查、定期研究,教育引导网格内员工群众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岗位操作技能,立足岗位做贡献比业绩。
9.开展融合互促的联建共建。积极探索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各级党组织结合自身特点,与外委单位党组织、党员按照“地域相近”“业务相关”等原则开展“手拉手”、“安全伙伴”联建共建,通过党建活动联动、技术交流互学、安全互相监督、问题联合解决。探索优化集团智慧党建系统,建立与外委单位党建共建模块,统一规划和管理,争取培训资源支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方位促进业务合作,实现共建共赢。
10.促进党员队伍作用发挥。结合外委业务具体事项持续深化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队、党员示范岗创建,在实践中培养党员、锻炼党员、成就党员;给外委党员交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在关键时刻切实发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先锋作用,做到重要岗位有党员,急难险重见到党员;通过设立意见箱、座谈访谈等方法,充分调动外委单位党员参与民主议事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在业务骨干、一线年轻优秀员工中发展党员,激发广大外委员工干事创业精气神。
11.加快人才队伍培育。注重外委单位党员知识技能培训,根据岗位职责要求和工作需要,督促引导外委单位党员主动学习掌握业务知识和实操本领,提高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在利用企业自有劳模工匠广泛开展传帮带活动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外委单位技术骨干实践经验丰富、分布面广的优势,通过“师带徒”“老带新”帮助双方年轻员工加快成长为独当一面、技术过硬的能工巧匠。
(四)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做到责任统一。
12.建立分类分层的考核机制。对合同期限1年以上的外委单位党组织,应当按照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对其党的建设工作和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对签订1年以下短期合同的,督促指导外委单位党组织参照相关制度执行,压实管党治党责任。同时,逐步将开展联建共建情况、对外委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和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以及外委单位合同履行考核指标。
13.建立党建联席会沟通机制。探索建立以企业党组织书记为召集人,外委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党员代表为成员的党建联席会议组织机构,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协商推进企业党的建设和中心工作。及时对外委单位党组织、党员情况摸底,建立协同配合、运转有序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适时组织开展与外委单位党组织观摩交流推进活动,增强外委单位的主人翁意识,为企业发展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14.建立健全激励帮扶机制。整合企业各方面资源,充分发挥外委单位特色,让党组织在强化教育管理监督的同时,为外委单位党员群众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加强先进典型选树培育,探索在各类评先选优活动中,分配一定比例的外委单位指标;关心关爱外委单位党员,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及时倾听心声、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着力集中民智、凝聚民心、汇聚民力,促进外委业务高质量落地。
(五)以纪律建设为抓手,构建干净清爽的合作关系,做到作风统一。
15.严肃纪律执行。各级党组织要将廉政教育作为筑牢防腐拒变防线的常态化举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集团“46条规定”,坚决反对并严肃纠治“四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外委单位管理氛围。针对重点外委单位、外委项目、重点人员,定期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国家法律法规,对照集团有关制度开展自查自纠,从源头杜绝不正之风;对发现的问题,精准应用“四种形态”,专题报送上级党组织与有关部门。
16.加强廉政教育。丰富学习载体,采取集中学习、专题研讨、观看廉政教育警示片、廉政教育基地实践等方式,与外委单位经常性开展纪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廉洁从业的思想防线,守牢纪律“高压线”,着力打造廉洁工程、廉洁项目、廉洁服务。
17.强化监督问效。发挥各级纪检机构监督执纪问责职能,整合巡视巡察、审计、财务、群众等监督力量,形成党组织内部监督与外委单位监督合力,加强对外委项目生产经营管理关键环节的监督,特别是加强对企业“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履职用权、担当作为、廉洁自律监督。统筹开展典型案例剖析、信访热点排查,及时发现苗头问题,严肃督促整改,推动外委项目招投标、考核评价验收等高风险环节规范化、法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