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周作珍 I 杜少良 I 张彤
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党委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通过“三个明确、三个嵌入、三个机制”,深入推进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引领开创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一、实践背景
集团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通过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金融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集团地处改革开放最前沿,电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老模式难以应对新挑战,急需在公司治理体系上谋突破、展效能。近年来,集团党委以“三个明确、三个嵌入、三个机制”党建工作模式,促进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强化党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做实“三个明确”,发挥党委领导作用
明确主体地位。集团党委下辖613个基层党组织,其中42个党委、28个党总支、543个党支部(符合条件的独立法人和内设机构均按要求成立了党组织),独立法人单位全部实现“党建入章”;坚持落实“一肩挑”“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将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与企业的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等依法依章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构建起党委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组织、决策、运行和监督”的四大体系,在体制、机制、制度和工作四个层面实现了党的领导与现代法人治理结构有效对接。集团党委着力加强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党的领导,完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入章,明确党组织的法定地位和参与企业决策的机制。在与民营方和外资方的沟通、协调、磨合过程中,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居中协调作用,充分尊重各相关方利益,通过有效沟通与各相关方就企业重大事项决策达成一致意见,逐步形成平海发电公司“融合赋能”、金湾发电公司“特色协商文化”等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模式。
明确决策程序。明确党委会研究讨论是董事会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建立党委会议事规则,制定党委会前置研究经营管理重大事项和决策事项“两个清单”,确保党委会对董事会权责内“三重一大”事项的前置把关。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原则,议大事、抓重点,加强集体领导、推进科学决策,既对企业重大决策前置把关,又协调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关系,保障各治理主体高效协同运转,形成合力。
明确发展方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能源安全战略相关重要论述和今年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初心使命与企业战略愿景相统一、党组织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统一、党建考核和经营业绩考核相统一,以“三个统一”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部署落实到集团战略规划、业务布局和工作实践之中。坚持以保障全省能源安全清洁供应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线,制定集团党委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工作方案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工作方案,明确“再造一个能源集团”目标,提出具体举措。根据省委“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着力推进集团在粤东西北的产业布局和项目建设,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扛起重任。
图1:阳江青州一海上风电项目
(二)推进“三个嵌入”,提升党委保落实能力
组织嵌入。在集团新能源项目大发展背景下,受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地理位置和特性决定,集团“偏远小散”单位数量不断增加。集团党委发布关于强化党建引领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系列相关文件,先后开展“织密建强基层组织体系”、党支部规范化管理、消除“空白班组”等专项工作,党组织的覆盖率不断提升,集团党组织数从2020年底的363个增加到2023年底的613个,增加68.9%,其中“偏远小散”单位党组织(含其内设机构党组织)约占五分之一。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以分散的项目点为单位划分一批“党员责任区”,以项目建设中的急难险重任务为单位组建一批“党员突击队”,以发挥作用为标尺设置一批“党员先锋岗”,以业绩表现为衡量评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通过“四个一批”推动“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广东风电公司通过思想理论在项目一线深化、复杂问题在项目一线解决、党员先锋作用在项目一线发挥、优秀党员干部在项目一线磨砺“四个一线”机制,让全体参建单位党员在思想、管理、技术、资源等方面得到深入融合。
工作嵌入。近年来,集团面临安全保供、新能源大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深化国企改革、经营管理提质增效等多重压力与挑战,为找准党建与生产经营工作的结合点,自2020年开始,围绕集团改革发展、生产经营、管理创新等中心任务开展“党建品牌”创建工作,火电板块围绕安全保供、新能源板块围绕项目开发建设、水电板块围绕抽蓄项目建设和保水抗旱等重点工作打造“新光奋进”“市场先锋 党建先行”等一批特色党建品牌,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和组织优势破解发展难题,有效发挥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一线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发公司党委“新光奋进”党建品牌入选第三届广东基层党建“优秀案例”,坚持“发展抓党建,党建促发展”的总基调,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新光奋进”为统领,通过实施“领航行动”“旗帜行动”“先锋行动”“强基行动”“护航行动”等“五大关键行动”工作模式,将党建工作充分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和乡村振兴等中心任务,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党建引领推动企业发展示范效应。
人员嵌入。致力选准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严格基层党组织书记日常监督管理,重视把管理人才、技术骨干、青年专家培养成党组织的带头人,定期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确保各级党组织书记成为党在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的坚定把关者、忠诚执行者和有效监督者。重视在生产一线和青年员工发展党员,深化“双培养一输送”。开展集团“向日葵”人才培养工作计划,协同总部相关部门落实法务、合规、股权投资等专项跟岗锻炼项目,推动二级平台公司开展青苗级人才培训培养工作,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党员骨干输送到重要岗位,让党员成为企业最优秀的人力资源,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党员先锋岗、党员攻关小组、党员技术创新工作室,开设技术党课,把党课与业务培训相结合,将政治学习与员工班组会、安全生产“季会周报”相结合,促进理论水平与业务技能同步提升。
图2:佛山三水南山镇光伏复合项目
(三)完善“三个机制”,强化党委保障监督效能
选人用人机制。将锻造能征善战的干部人才队伍作为提升公司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抓紧建立企业领导人员素质培养、选拔任用、从严管理和正向激励四个体系。管理上突出“分级+分类”,着力培养适应能源行业发展趋势“讲政治的企业家”;推行管理人员末等调整、不胜任退出、竞争上岗,实施全员绩效考核,探索推行中长期激励;用人制度上突出“市场化+契约化”,推动管理单位经理层成员全部实现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
激励容错机制。制订改革创新配套实施方案,完善激励约束和容错纠错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制定尽职合规免责清单,最大限度激励党员干部开拓创新、担当作为。按照“十四五”新能源大发展目标分解要求,推行“激励、约束、容错”综合改革试点,通过增量业绩考核,推动业绩与激励水平双向市场对标。薪酬分配上突出“功能性+差异化”,构建符合能源行业特色和市场化特点的薪酬分配体系,切实发挥薪酬激励作用;出台国有科技型企业中长期激励方案,有效激发企业活力和员工积极性。
考核监督机制。打造“1+6”综合考核体系,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等中心工作同步考核。强化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大监督机制,制定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抓好“关键少数”,突出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产聚集的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决策环节监督,紧抓建章立制,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管好“绝大多数”,盯住“四风”新动向,开展“吃公函”问题专项整治、疫情防控监督,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
图3:梅州大埔高效清洁火电项目
三、实践成效
能源集团党委紧扣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积极围绕“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海上新广东建设等重点任务,全力推进能源安全保供、新能源发展、储能节能新业态布局,实现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企业发展亮出“新成绩”
加快新型储能、节能降碳产业布局,新型储能省内投产规模约占全省三分之一,成为我省新型储能投产规模最大投资主体;坚持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承担4项国家、6项省重点研发任务,获省部及行业重大成果奖21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2023年省内交易绿电11.2亿千瓦时,等效减排二氧化碳73.5万吨,相当于造林14.56万亩,助力广东外贸出口企业更好应对绿色壁垒。
(二)国企担当彰显“新作为”
全力投入“百千万工程”,在粤东西北投资建设陆河抽水蓄能工程等44个能源项目,项目总投资超1000亿元;集团累计捐赠各项帮扶资金约2.3亿元,连续13年荣获“广东扶贫济困红棉杯金杯”荣誉。光伏项目为约8000户贫困户开出了长达20年的“阳光存折”,支付分红款累计将超过7亿元。
(三)创优争先树立“新模范”
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集团党委注重培育选树先进典型,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先进典型单位及个人。近三年,集团1名同志当选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获“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30余个。